欢迎光临上海松隐山庄墓园官网!
上海市一级公墓 上海市花园单位金山区文明单位、上海市机关档案工作市一级先进
全国咨询热线:400 969 9306
当前位置:主页 > 行业百科 >

松隐山庄谈人类早期的殡葬念识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时间:2021-07-14 09:24:07 点击:

  松隐山庄谈人类早期的殡葬念识
  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发展,自我意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增长,原始人开始变得关注起自己以及同类的尸体来,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殡葬行为,即有意识地处理遗体的行为。
  当然,人类的殡葬有一个发展过程。早期的殡葬是简陋的,殡葬意识还可能有些模糊不清。《易经·系辞》载:“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树,丧期无数。”即以桨草裹尸体,置于荒野,不积土做坟,不竖木做标记,丧期也没有规定。尽管这一方式比之前是有了一点进步,但从后世观点来看,这与其说是一种葬式——所谓“野葬“,毋宁说更像在“弃尸”。《说文》“吊”字段玉裁注:“古者人民朴质,饥食鸟兽,渴饮雾露,死则裹以白茅,投于中野。”这类裹以柴草、树叶而葬的方式,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的墓葬中多有发现。大约距今3000年,中原周边落后地区的那些“蛮夷”仍以这一方式处理尸体。
  这一原始葬式,从字源学上,我们大约也能受到某些启示。《说文》:“死,右边是一个人,左边是即剐,剔肉。"剔人肉,置其骨也”“死从剐,人所离也。”
  段玉裁解释为“形体与鬼魂相分离”。肉被剐了.骨与肉也分离了.自然表示人死了。“葬,藏也。从死,在草中。一其所以荐之。“即是说,葬,就是将尸体藏起来(不再让狐狸吃、蚊虫叮)。造字取上面是草,下面也是草,中间是尸体,“一横’表示“所以荐”尸体的木板、草席之类的东西。也就是将尸体盛在一块草席或木板上。藏在野地的某个地方,再盖以柴草之类。这可视为人类早期有意识地处理尸体,即殡葬行为的一种萌芽。遗憾的是,我们根据文献所推侧的这一“过渡式“的埋葬形态不会留下任何遗迹.因为尸体不是被野兽吃了,就是腐烂了,因而,我们无法得知其确切的起源年代。
  “葬(藏)之中野”,尸体终究会被野兽找到,人们这才挖坑埋葬。“葬也者,藏也。欲人之弗得见也。当然,开始埋得不很深。对墓坑也不讲究,并不做坟堆,墓与地面平。《礼记·植弓上》:“古也,墓而不坟。”即“凡墓而不坟,不封不树者,谓之葬”。坟,指墓上的封堆土。直到西周,墓上仍是不做坟堆、不做标记的。同时,在葬具上,“后世圣人易之以棺犉“(《易经·系辞》),并且丧礼等规定也随之陆续出现,人类的丧葬行为才变得日益规范和复杂起来——这些有很多是文明时代的事了。从这里,我们看到了人类殡葬的进步。
 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400 969 9306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400 969 9306

二维码
线